鄭梓靈專欄|內心坦蕩清澈的人更有氣質
2022-08-30 14:32:24
作者: 八十
责任编辑:Mango
文:鄭梓靈
家中有一本小書,不時拿來翻看,是由日本設計師加藤惠美子著的《練習有氣質》。加藤惠美子主張「美貌、財富或權力,終有一天會消失,唯一不會消失的是氣質。」她進而提出,所謂「氣質」,即「氣度」與「格局」,全書從姿態、談吐、行為及精神方面去做氣質練習,「在人生關鍵時刻,展現優雅自信的魅力法則」,有具體的部分也有抽象的部分,相當有趣的小書,行文雖有時絶對得有點嚴厲,出乎意料地卻有著洗滌身心的感覺,「哦,原來差別就在那……」任何對氣質有追求的女性都值得一讀。
像有「視線保持直視」這一條,雖簡單卻的確不是人人做得到,作者認為姿態反映的是內心,也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觀感。斜視、迴避別人視線等,都是沒氣質的表現。
「對別人感到害怕,或自己對他人居心叵測,就無法直視對方,能夠用清澈的目光直視,代表自己內心坦蕩清澈。」
眼神和說話,兩者都是人類最能表現自己的地方。我不其然想,說話的態度也是同理吧!該說的話、對人有益的話、問心無愧的話,盡量由自己親口說,不要托人說較好,不然多轉幾遍就變成流言蜚語,至於不該說的話、對人無益的話、問心有愧的話,即使可以換別人去說,還是最好不說,那樣內心才會坦蕩清澈。
書中又提出:「擅長傾聽比擅長說話更重要,擅長讓對方開口說話又比擅長傾聽更重要,能提出一些讓人回答後心情暢快的問題,就是善解人意,是說話有氣質的表現,擁有財富,名聲或美貌,卻不斷向人強調自己優越的人,與氣質無緣。」
對於不喜競爭的你,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否更加舒服呢?
好勝好鬥者可能會獲得他們自以為的勝利,但他們卻輸了氣質,這正是和平主義者可以擁有而且更為長久的東西。
就算未能提出回答後叫人心情暢快的問題,但至少不要努力推銷自己的優越。前者或未能判斷你有沒有氣質,後者則很快給人沒有氣質的答案了。
現代人談氣質,很多時只注重外表,像文青味,已淪為一種打扮,書本像是手袋一樣的裝飾品。其實擁有「氣質」,跟外表和打扮並無太大關係,反而與內心和言行有關。我認為要擁有氣質,必須捨棄要做大多數人的一員的想法。並不是說要標其立異,而是要有離開世俗眼光做人的勇氣,不轉是非,不妄加評論,不焦慮執著,不急功近利,其實背後是有一份堅強的心志,但又溫柔地不將這份堅強強加到別人身上,也不需要時刻向別人證明自己,那樣就能避開許多沒氣質的失言、失態、失禮,省卻許多事後的後悔。
圖:unsplash
作者:
八十
责任编辑:
Mango
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立即登录π新闻,参与实时评论